News
  • 首页
  • IT之家
  • 太隐
  • Mobile
  • 36氪
  • 少数派
  • 站长之家
  • The New Yorker
  • 中新新闻
  • 时政新闻
  • 国际新闻
  • Reuters
  • 环球网
  • 首页
  • IT之家
  • 太隐
  • Mobile
  • 36氪
  • 少数派
  • 站长之家
  • The New Yorker
  • 中新新闻
  • 时政新闻
  • 国际新闻
  • Reuters
  • 环球网
  1. 首页
  2. 保护
  3. 文章列表
长城如何保护和利用?北京发布新规征求意见

保护 长城如何保护和利用?北京发布新规征求意见

《北京市长城保护条例(草案)》(征求意见稿),本月正在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。这份条例草案提出,将长城相关的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古迹、传统村落、非遗等纳入法定保护范畴,推动将具备条件的长城点段辟为参观游览区。值得注意的是,草案将明令禁止攀岩、刻划、野营等9类长城本体破坏行为。针对非参观游览区,北京市首创电子围栏、无人机巡查等科技手段,提示风险,劝阻攀爬。《北京市长城保护条例(草案)》(征求意见稿)由北京市文物局起草,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。北京市文物局表示,这份条例草案落实“大保护”理念,将与长城相关的其…

保护 近两天内
我国出台24项举措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

保护 我国出台24项举措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

央视网消息 (新闻联播):近日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》。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4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,介绍我国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有关情况。 在7月4日的发布会上,水利部相关负责人介绍,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大幅提升;水资源配置格局进一步优化;河湖面貌实现根本性改善。为了更大力度推进江河保护治理,我国将从全力保障江河安澜、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、加强江河水生态保护等6个方面24项举措,对江河保护治理任务作出系统安排部署。 发布会上,水利部相…

保护 五天前
水利部:到2035年 现代化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完善

保护 水利部:到2035年 现代化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完善

今天(4日)上午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。水利部相关负责人介绍,十多年来,我国江河保护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。近日出台的《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将以更大力度推进江河保护治理。《意见》从全力保障江河安澜、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、加强江河水生态保护等6个方面24项举措,对江河保护治理任务作出系统安排部署。《意见》明确,到2035年,现代化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完善,防洪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;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,城乡供水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升;江河生态环境质量…

保护 六天前
在这里,人与城相契相守(文化中国行·人文观察)

不迁 在这里,人与城相契相守(文化中国行·人文观察)

图①:笔向街一景。黄炬琪摄图②:在城中远眺,华光楼与远处山水相得益彰。任冠金摄图③:居民在古城中休闲。张 果摄图④:游客在客栈中学习扎染。张晓东摄四川盆地北部,一座阆中古城被嘉陵江环抱了2300余年。“却望城郭如丹青”是诗人陆游留给阆中的诗句。山围四面、水绕三方,山、水、城在这方天地间相融相依。1986年,阆中被确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。如今,生活在阆中古城中的4万多居民,用再平凡不过的烟火气,延续着古城的千年生机。人与城相契相守,和城中93条井字形街巷、270多座民居院落一起,传承着古城文脉保护的“…

不迁 2025-06-29
新华鲜报|瑰宝更青春!看文化和自然遗产新光彩

保护 新华鲜报|瑰宝更青春!看文化和自然遗产新光彩

江山留胜迹,瑰宝更青春。6月14日,这是属于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星期六。2005年12月,国务院决定从次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“文化遗产日”,2017年起调整为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。今年,这个日子的主题为“让文物焕发新活力 绽放新光彩”,各地文物部门、文博单位组织开展7000余项线下线上活动,其中文物惠民服务数量超3000项。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开幕式。新华社记者 徐壮 摄湘江北去、百舸争流。在湖南长沙滨江文化园举行的主场城市活动开幕式上,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外籍教授、博士生导师…

保护 2025-06-14
河西走廊成为国家遗产线路建设地

保护 河西走廊成为国家遗产线路建设地

日前,甘肃多部门共同制定《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建设实施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。《方案》分阶段提出2025年、2030年底、2035年底的主要目标。2025年,以石窟寺、长城、古城址、古建筑、张掖彩丘等代表性文化和自然遗产为重点,启动遗产保护和利用、基础设施建设、旅游产业布局、国际交流合作等项目,加快构建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“一带贯通、六市联动、多点支撑”的总体布局,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建设初见成效。

到2030年底,全面建成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…

保护 2025-06-11
焦点访谈丨保护海洋生态 守好人海和谐的蓝色家园

保护 焦点访谈丨保护海洋生态 守好人海和谐的蓝色家园

海洋生态系统是全球最重要的生态系统,关乎全人类的生息。今年6月8日是第17个“世界海洋日”和第18个“全国海洋宣传日”。今年全国海洋宣传日的主题为“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。为了保护好海洋生态,我国近年来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手段,推进了许多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。沿海地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得怎么样?背后又有哪些故事?记者跟随河北省水勘院的监测队伍,进入到曹妃甸附近一片浅海区域。有着海底草原之称的曹妃甸海草床种的是蔓草,它是渤海区域常见的一种海草品种,对于整个海洋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支撑作…

保护 2025-06-09
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技术已迈入世界第一方阵

保护 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技术已迈入世界第一方阵

今天(8日)是第十七个“世界海洋日”和第十八个“全国海洋宣传日”,今年的主题是“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。我国持续加强红树林、珊瑚礁保护修复红树林、珊瑚礁是天然的“海岸卫士”,能有效削减风暴潮等自然灾害,保护沿海社区和基础设施。近年来,我国持续加强红树林、珊瑚礁典型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。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以红树林为主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。近几年,保护区加大了红树林保护修复力度,已种植红树林1950亩。目前,海南已建立红树林保护地14处,73%的红树林,基本纳入保…

保护 2025-06-08
生态保护向“智”向“新” 白海豚有了高科技“保镖”

5G 生态保护向“智”向“新” 白海豚有了高科技“保镖”

央视网消息: 中华白海豚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,其生存状态是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“指示标”。最近,我国科研人员打造出了一个人工智能技术保护平台,让白海豚有了高科技“保镖”。 在5G人工智能珍稀海洋物种保护系统上可以看到所有船只的运行轨迹,当这些船只高度重叠于白海豚的生活区域,特别是有一些捕捞船侵犯到白海豚的生活海域的时候,这个系统就会第一时间发出“嘀嘀”的报警声,而且会把这个报警同步给相关船只。 在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白海豚与厦门航运、旅游船只活动区域的重叠率超过三分之一。过去,保护区主要…

5G 2025-06-05
一起守护“记忆里的中国”(评论员观察)

世界 一起守护“记忆里的中国”(评论员观察)

深入挖掘文献遗产独特的文化价值,做好保护和利用的“后半篇文章”,使其走近公众、服务社会,做到以文载道、以文化人,应成为保护利用的重要目标编钟演出加场,开放夜间演奏场次,每天演出6—7场……每逢假期,湖北省博物馆编钟乐团的演员们都格外忙碌。为一睹曾侯乙编钟的风采,游客纷至沓来,聆听穿越千年的金石之声。不久前,《随州曾侯乙编钟》与《少林寺碑碣(566—1990)》、郑和遗存《布施锡兰山佛寺碑(1409年2月15日)》,一同入选《世界记忆名录》。这些“中国记忆”,何以跨越山海、打动世界,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…

世界 2025-06-05
  • 1
  • 2
  • »
 Theme by Puock